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冶金反应工程学 - 标准下载站

时间: 2015-10-10 来源: 未知 作者: 点击:

用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冶金过程及其反应设备的合理设计最优操作和最优控制的工程理论学科。它在冶金过程动力学和传输理论的基础上解析冶金过程的各种特性,寻求过程中各主要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数学表达式(数学模型);根据各种假设和实验条件,利用计算机解出各参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借以确定最优的反应设备设计和工艺操作参数,以达到操作自动控制的目的。冶金反应工程学是在现代化实验技术、工艺理论和计算技术基础上正在发展而尚未成熟的边缘学科。

由物质转化的综合反应速度式,结合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及动量平衡建立的冶金过程数学模型是冶金反应工程学的关键性问题。早在60年代,冶金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已开始进行。1969年召开了第一次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国际会议。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钢铁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国际会议。鞭岩和森山昭合写的第一本命名为《冶金反应工程学》的专著于1972年问世,对钢铁冶金过程及其反应设备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1971年赛凯伊(J.Szekely)和西梅利斯(N.J.Themelis)所著的《冶金过程中的速率现象》和1979年孙(H.Y.Sohn)和沃兹沃斯(M.E.Wadsworth)合写的《提取冶金过程的速率》二书,对火法及湿法冶金过程动力学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这些专门著作对冶金反应工程学的建立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中国冶金学家叶渚沛在60年代初期就明确提出把传输现象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冶金过程研究的建议。70年代后期,中国冶金工作者开展了喷射冶金、高炉炼铁、真空脱气、连铸等方面的数学模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冶金过程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多相反应,高温下的测试手段尚不甚完备,取得的信息难以精确稳定,以及中间产物和金属产品常伴有偏析、有害杂质、非金属夹杂以及表面及晶体缺陷等问题,使得现有的冶金反应工程学理论对这些特殊性,难以进行正确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现阶段仍处于利用经验的传统数据对冶金反应设备进行设计,而对现有冶金过程体系及设备的最优化操作及全面的自动控制,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相关资料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